
嚴重急性胃炎可致胃出血?出現4大症狀應立即就醫!
急性胃炎是胃黏膜突然發生的炎症,通常由飲食不當(如辛辣、油膩食物)、細菌感染(如幽門螺旋桿菌)、過量飲酒、藥物刺激或壓力等引起。本文將詳細介紹急性胃炎的症狀,幫助大家及早識別以及提升對這一常見胃部疾病的認識與應對能力。
Q1:如何判斷是急性胃炎?
A:急性胃炎通常起病急驟,症狀明顯,要判斷是否患上急性胃炎,可留意以下情況:
- 上腹劇烈疼痛:持續劇烈的上腹疼痛或胃部灼熱感,伴隨明顯不適,可能導致無法正常進食或飲水。
- 反覆嘔吐或嘔血:持續反覆嘔吐,甚至嘔吐物帶血,提示胃黏膜可能嚴重受損或出血。
- 脫水情況:因反覆嘔吐或腹瀉導致體液流失,出現口乾、尿量減少、頭暈或全身虛弱等脫水症狀。
- 消化道出血:出現黑便或吐血,這可能是胃黏膜損傷、糜爛或潰瘍的警號。
- 症狀惡化或無改善:在家自行處理(如禁食、服用胃藥)48小時後,症狀仍沒汰得到緩解,甚至加重。
Q2:急性胃炎的治療措施包括哪些?
A:急性胃炎起病急驟,症狀明顯,嚴重時需立即就醫或入院治理。醫生通常會根據患者病情和病因,採取以下綜合治療措施:
- 靜脈補液:對於脫水或無法進食的患者,醫生會通過靜脈輸液補充水分及電解質,維持身體機能穩定,防止脫水進一步惡化。
- 藥物治療:醫生會根據患者症狀選擇合適藥物。質子泵抑制劑(PPI)或H2受體阻滯劑能減少胃酸分泌,幫助胃黏膜修復。如果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,則需配合抗生素治療。針對反覆嘔吐的患者,醫生會處方止吐藥以減輕症狀。所有藥物均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。
- 飲食管理:治療初期可能需要禁食數小時至一天,讓胃休息。之後逐漸引入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如米粥或清湯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復期可適量增加高纖維和低脂肪食物,如蔬菜、瘦肉、魚肉等。
- 檢查與監測:醫生可能會安排胃鏡檢查以評估胃黏膜損傷程度,或進行血液檢查以排除感染或其他併發症同時密切監測症狀,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
急性胃炎若不及時處理,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,如胃出血、穿孔等,因此及早就醫非常重要。如有疑問,建議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