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香港01》報導:癌症|胃腸道基質瘤 愈活躍愈高危 早做手術可清除
胃腸道基質瘤是胃腸道中最常見的黏膜下腫瘤(submucosal tumour),可以發生在消化道任何位置,最常見是胃,其次是小腸。
主講保險從業員進修講座
早前受邀請為跨國保險公司的All Star團隊演講,向超過40名保險從業員講解不同腸胃疾病的成因、篩查、治療等資訊,希望大家都能夠從中增添到相關知識。
胃腸道基質瘤 早發現可以手術清除
大家可能都知道消化系統有時會出現胃癌、腸癌,但其實還有一些較不被注意的腫瘤,例如胃腸道基質瘤(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,簡稱GIST)。它是一種在腸壁內的其中一種腫瘤,可以發生在消化道任何一個位置,最常見是胃部,其次是小腸。
直腸神經内分泌瘤(Neuroendocrine tumor)
神經內分泌瘤是一種比較少見的直腸癌症。這位病人是一名60歲男士,在進行例行大腸鏡檢查時在直腸部位發現一粒黏膜下呈黃色的腫瘤,大小約1cm。取組織化驗後,發現是神經內分泌瘤。
淋巴癌可侵襲腸道?3類人士最為高危!
淋巴癌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,通常以實體瘤形式生長,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,全身各組織器官都可能被侵襲。究竟邊類人士會有較大風險患上淋巴癌?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醫生為大家分享更多有關「淋巴癌」的資訊。
瘜肉必致大腸癌?何時應做腸鏡檢查?
腸瘜肉是十分普遍的毛病,但是否所有大腸瘜肉都會變成癌症呢?我們又應該何時進行內窺鏡檢查?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醫生為大家分享更多有關「腸癌」的資訊。
無法大便以為只係普通便秘?必知常見腸梗塞成因!
腸梗塞會令食物和液體未能正常通過腸腔,成因多為小腸氣、膽結石、吞入異物、腸扭轉、結直腸癌等,患者會無法排氣、腹瀉或便秘、腹脹、食慾不振等。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醫生為大家分享更多有關「腸梗塞」的資訊。
癌症殺手!有這些症狀小心大腸癌響起警號!
大腸癌是香港較常見的癌症之一,指腸壁的腺瘤性瘜肉發展成為惡性腫瘤。早期大腸癌並無明顯病徵,難以察覺,部分有明顯症狀的人士在確診時都已屬於第三期。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醫生為大家分享更多有關「大腸癌」的資訊。
腹腔突起腫塊?後生仔都有機會患小腸氣?
小腸氣又稱為疝氣,是指身體的器官或組織出現移位,常見於腹壁,令腸臟從腹壁較薄弱位置凸出。此症常見於中老年人士,但年輕人也有機會患上。外科專科醫生吳家健醫生為大家分享更多有關「小腸氣」的資訊。